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

分流西坑

源出高466米的「煙墩」(今地圖誤稱「深坑瀝」)以南,流至248米高的「屋頭坪山」(今地圖誤稱「分流頂」) 再折而西南流出「分流西灣」的「分流西坑」,為「嶼西」一條相當偏遠且險峻的石澗。


此澗有兩大特色,一是中段溪成V形峽谷,人在其中,需極度小心從左右兩方沙石浮滑的棧道覓出路;二是峽谷盡頭起一超過廿米高的絶壁,被前人稱作「斷天壁」,此壁上段要拋身於外,若要挑戰,實要小心從事,無怪乎被訪遊者定為「五星難度」的石澗。但只要過盡這些難關,上段寬大的石坡面可給遊人漫遊享受一番。

分流西坑」入口,估不到冬日也仍有頗多溪水積存於此:

入內初貌:

遇一大潭 (回望中):


又有一潭:

5米高度許,遇石砌建築物,地圖都有顯示,未知是否一廢屋?



石坡面上建一小蓄水池:

深坑瀝頂」南脊下的蓄水池,相信是「分流 / 石筍村」一重要的水源:

蓄水池右邊有一山徑,相信可下回「分流 / 石筍村」:


一阻路池,可於右繞過之:


冬日池水很清,上更有落花,並不是傳聞的死水沼澤:

遇有小攀爬位,輕鬆而過:


右邊石牆直插落水,開始有入峽的感覺:


回望澗道及左邊的崖壁:

入峽了,兩壁相夾成狹窄甬道:


此峽位最好澗水而過:

不想濕水,就於左邊下面的壁位爬上:

再在下圖左崖頂樹邊棧道小心橫過:

上到樹腳位,沙石浮滑,下為直崖,極宜小心輕步而過。此時路標消失,前方為崖,惟有自覓出路,最後決定攀上崖頂…

上崖頂後右望「屋頭坪山 / 紅花洞 (現地圖誤稱「分流頂」)」向西流落「分流西坑」的其中一陡澗:

上崖頂沿溪方向行時,發覺腳下為一連串的直崖,不能下攀…惟有繼續在谷邊前進,先跨過西來的一條支澗

繼續小心沿頗斜的谷邊前行吧﹗

回望這V形谷位及遠處的「分流西灣」:

屋頭坪山 / 紅花洞」西面山坡都很陡峭:

一陡峭石脊 (後為另一條西來的支流) 阻路,跨過此脊入支澗吧﹗

可遙望聞名的「斷天壁」了:

進入第二條左源,就此試向下攀回「分流西坑」:

幸好向下攀的難度不大:

駁回「分流西坑」的分源處 (此為回頭所攝):

終於再溯回「分流西坑」,又一小潭:

又一麻煩位,要小心於左方濕壁位扶枝,踏小腳位而上:

就是此處扶枝而上:

冬日石坡面乾爽,難度大減 (回望上來的位置):

斷天崖」前最後一小壁位:


終到「斷天壁」了:

超過廿米高的絶壁:

斷天壁」左下段有前人留下的繩索,有利克服陡直的下段濕位:

壁底上望嚇人的「斷天壁」:

依繩索上攀後,發覺再上則要拋身於外上攀,風險頗高…

繩索頂下望壁底的小池及形狀奇突的V形峽谷:

還是返回壁底,於右方壁位上攀草脊:

上攀草脊中:

上攀時回望之前在崖頂跨過的兩條左源

斷天壁」上段陡直無憑的崖壁,若要徒手攀登,實要小心從事之:

斷天壁」左面另起第三條左源,下段也有險崖阻路:

攀上草坡頂後再覓路下降回「斷天壁」頂,此時可見壁頂的澗道急轉九十度後再直上「煙墩」方向:

重回澗道,此為「斷天壁」絶壁頂:

續向上溯:

還有清潭呢﹗

仍有壁可供攀爬:

令人暢快的寬敞澗道:



開揚澗道回望高248米的「屋頭坪山」(今地圖誤稱「分流頂」):

估不到如此寬大…

可供遊人漫遊享受一番:

澗道往往半壁帶林,竹枝半掩後突然又起一壁:


最後一高壁,要攀上則要點技巧:


壁頂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壼穴,夏日的流水應有一定份量才可形成:


一段「半壁廊」:


密了,在左方鏟上山吧﹗

遙望「分流西坑」的上源:

高430米的「煙墩」,今地圖誤稱「深坑瀝」

離澗回望中:


大嶼山」「西極」,真正的雞翼角」,要趁涉水才可到達。其上小山丘為「 雞公頭 /雞山 / 雞屎忽 / 木魚山」  ,沙灘為「煎魚灣」,其舊名為「濟魚灣」,應指「鱭魚  / 鰦魚」: 

大磡山」西聞名的「屏風山列崖」:

可能因地方偏遠,此地每多誤植及錯誤的地名,相背景山丘為真正的「大磡山」(可能為錯誤地名「大磡森」的由來)。前景草坡頂為「深坑瀝頂」(現地圖將高430米的「煙墩」誤稱為「深坑瀝」):

返回寬大山徑:

今寬大山徑貫穿嶼西的荒丘之間,背景最高峰為高466米的「蠄蟝石項 (現誤稱「大磡森)」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茲將高466米「煙墩」附近土名標註於此給人參攷 (留意真正的「深坑瀝」位置」):
(註:下圖引號「」內為旅行人士改的石澗名,並不是土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