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

東馬肚石澗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馬牯纜」站下車,現「西沙路」擴展中,地盤處處:

往「馬鞍山濾水廠」的馬路內進:

盡處為「馬鞍山濾水廠」:

左方這條石屎小徑就是前往「東馬肚」谷位了。(其實在「大洞禾竂」也有小徑可入「東馬肚」,但要經過「大洞脊」入口群犬守護的地盤,獨遊就免了)

小路行進中已可遙見高聳的「馬鞍山」:

左邊的「大洞禾寮村」:

石屎小徑臨近末段,有位置可清楚望見「馬鞍山」和「馬尾頂 (誤稱「牛押山」)」之間的「馬鞍背」,其下即是「東馬肚」之連串險地 (由左至右有:「馬吭坑」、「隱脊」、斷鳶壁」、「彌天壁」),也可細嘗「象額」、「靈象脊」和「大洞脊」。其中「象頭 (即「馬鞍山」)」和「象鼻 (即「靈象脊」)」景象活靈活現:

石屎小徑盡,小徑續入:

找到疏林,可以開始入澗 (下為回望小徑中):

入澗時的下遊景緻:

50米,開始由此溯行:

整個夏天應少人前往險線,也可能遊人繼續沿小徑深入才入澗,故此段澗道行來有點密:

兩旁樹林茂密:

出名的「水色清澈」呢﹗

下段有兩三個密位:

此位置,整條澗也被藤蔓封死了,過不到:

惟有在右方林中稍疏處嘗試繞過,也要剪過粗如手指的藤本 (其中有帶刺的「華南雲實」)才可勉過穿過 (下為穿過後回望,是剪過後才出現的「洞位」):

60米,重新入澗即遇一右源,有水管為記:

回望右源 (左方水管處) cut 出位和主源密位 (右方「省藤」處):

花了不少時間過此密位,幸澗其後回復正常:

65米,小水壩。壩頂右方似有小路入澗:

可能多數人在此才入澗,澗已變得暢通,不用再修剪:

就算遇見這些封路位,左方也有暗徑通過。不提密位,其實真是水色一流啊﹗



80米,一段缺水澗途:


100米,開始有小石坡面流瀑,離開沙底 / 石底的下游澗途:

水管深入谷中,經常要穿過其下而過:

清幽的「蟬鳴峽」:

首瀑的小峽位,有點仿以「馬烏石澗 (誤名「牛烏石澗」)」初段的景緻,周圍也是綠油油的壁位:

一連串小瀑位:



就快到分源的小壩位:

135米,小壩位為左右分源位。右方為近來才有人探遊的「東馬肚坑右支」入澗位,也是險澗一條,聽聞要落繩才可通過:

左方小水壩為主源

右望「東馬肚坑右支」澗口的瀑布:

水壩頂即有一小黑壁,要過深潭再爬上去:

再來連串瀑流:


到聞名的「撲樹崖」下了:

160米,平地一聲雷,突然出現高聳的「撲樹崖」 (地圖上可見4條等高線疊在一起,即至少有40米高度)


以下三幅圖大約是左至右連著的:(下圖林中大石處就有聞名的「撲樹位」):



夏末仍有流水:

崖下的小潭:

左方的壁位,如何突破呢?


先在壁下方疏林前進一小段:

上望就見到「東馬肚石澗」第一難關「撲樹崖」:

就此小心踏樹幹 (一別數年再來臨此地,這樹幹的橫枝已斷了,希望這樹仍可繼續存延下去…),扶巨石角而上:

這處石面非常傾斜,且頗為外露。需手握對上的石角或拉緊繩索小心而上:

右下方為高位,要小心扶好才上啊﹗

剛過危險的「撲樹位」後回望:

稍上可見右方的「撲樹崖」壁頂位:

就是相中央的位置翻上來的:

此時其實是在澗遍左的位置,故現要在林中向右繞回澗中:

駁回澗中了:

撲樹崖」頂:

重入澗道,先遇大石堆疊位:

但旋即為平坦的林中澗道:

有數株筆直的「福氏臭椿」(在「香港」通常都是在密林或危險壁位附近見到的):

重新有瀑潭,開始進入「翠瀑連環」,為「東馬肚坑」瀑流最靚的一段:
(幾年前曾試過在此過了一兩瀑後向左緩坡鏟上「大洞脊」,為一「走佬」之途。若前方行程太險,不欲冒險,可考慮由此段覓路安全離去,也可嘗試尋找林中「古窰」及古道。)


此地每多盤景 -- 「巢蕨」點綴在瀑邊,成特別景緻 (「巢蕨」因有時生在樹上,台灣稱作「山蘇花」,為「(亞熱帶) 暖温帶」「成熟闊葉林」的「指標植物」): 

真是一瀑接一瀑:

另一滑坡飛流,下有深潭:

瀑周圍被高崖包圍,惟有攀右方泥坡而上:

上攀後回望:

右方林中繞行中:

接回瀑頂:

220米,遇一重要的左右分源位置:

右源 (下圖) 為前往危險高聳的「彌天壁」的「東馬肚坑右源」(此坑亦可通往另一險地,「斷鳶壁」倒崖。注意:「彌天壁」或「斷鳶壁」倒崖均為比「隱脊更為兇險之地,往遊者必須具攀爬能力及擕有合適設施如長繩,更應有熟路者陪同,可方一試,否則隨時被困,上下難安…): 

左源則可前往「螺旋壁」「馬吭坑」及「隱脊」。今目標是「隱脊」,就此內進: 

熱帶雨林般的景色,每多攀緩植物依附樹上生存:

入了左源後,更有幾個更高的瀑,幾正喎﹗

右繞途中:

於此崖邊 cut 回澗中:

先有小瀑:

再有如身處井底的瀑流:

回望剛才經過的高瀑頂:


小型「井底瀑」,左右也可繞過:

右繞時下望井底:

左繞就要小心克服這些崖壁位:

小型「井底瀑」頂:

小型「井底瀑」頂緊接著「撲樹崖」外最高的瀑布:

此瀑最有特色的是通常在礦洞才可見到的礦石 (淺啡色):

橫過瀑底,需於左方此斜位上攀:

高聳的瀑布:

左攀中回望:


壁位上仍有碎石坡,要輕步而上呢:

重回澗道,回望高聳的瀑頂:

仍有瀑布:




景緻唔錯喎,有很多「巢蕨」依附樹上:

盤景處處:

330米,遇另一明顯左右分源位: 

左源為前往極險之「螺旋壁」「馬吭坑」(此坑可能比「彌天壁更險,沒攀石能力和帶繩者,切勿前住﹗) :

此時應從右源 (澗口今有倒塌樹枝,較左源雜亂 )內進: 

右源口有甚多綁帶,左源則只有1條:

右源稍入,已變回暢通狀況:

有青苔小壁位:

澗道開始陡峭,也有頗多碎石…應由上方塌下來的:

今天氣乾爽,且此段無水,雖然澗道陡峭,也可輕易快速而上:

缺水一段又重現瀑流:

澗中央稍密,但可輕易繞或穿過:

竹枝覆路,穿過它吧﹗

穿過後,前路有一壁橫亙左右。此時應處身「斷鳶壁」下: 

右方壁面甚直。雖曾有人攀爬此而上,但這不是「隱脊」的正途,切勿輕試:


此時應往左方沿壁底前行覓路:


行進時,枱頭一望,有大石夾在枝幹之間,可知此地經常塌石,所以有行山隊也戴頭盔溯行此澗:


回望「隱脊路口 (留意下圖左上方壁位處的綁帶,即為上攀「隱脊」之途);下圖右方即為上來的崖邊坦途:

隱脊路口,第一級頗直:

一場來到,暫不上「隱脊」。先繼續往左行,可跟帶下回澗中:


澗中下望:

回望下降至澗的山徑:



澗的左上方,似可繼續通行 (深入往「螺旋壁」直壁處?)…

澗上方有壁位。此時應位處「螺旋壁」的右盡處。但很多人也簡單的稱此壁為「螺旋壁」:
(「祁麟峰」所著「縱橫香港奇山異水 - 山篇」「斷鳶壁」章節中提及:「…沿主坑續上 (上文提及剛經過往「彌天壁」的澗口),再逢分歧,右為直指斷鳶壁心臟地帶的峭坑,現仍舊沿入,復見兩坑瀝注,左為馬吭峽,末源瀑道直仰,在斷鳶壁左盡處抖起多幅壁道,稱作螺旋壁,亦是一條十分險峻的支道。此時應採上爬,離人心神的巨壁終展眼前…」
雖然不清楚「峭坑」所指為何?但可見「馬吭峽」末源直仰的壁位才是「螺旋壁」。現所見的,估是「螺旋壁」的右盡處。)